动物小百科读书_适合几岁孩子阅读
3
2025-10-19
2011年修订的《教育心理学》把“学习动机”从单一的兴趣维度扩展为价值—期待—情感三元结构。简单说,学生不再只是“想不想学”,而是“值不值得学”“能不能学会”“学完后情绪如何”。这一转变让教师干预的切入点从“激趣”升级为“系统调节”。
个人观点:与其反复讲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不如让学生亲手验证“知识能解决我的午餐排队时间”,价值感来得更直接。
2011版提出“期待—路径”双通道模型:
自问自答:为什么有些学生明明有能力却不动手?答:他们往往卡在“下一步不知道点哪里”,而不是“不会点”。
2011版引入“情绪预警—调节—修复”三阶段:
亮点:情绪便签回收率如果低于,说明学生仍把情绪视为“扣分项”,需要调整话术。
把学习平台的后台日志导出为动机热力图:
当某区域颜色突然变浅,教师可精准定位“动机塌陷点”,而不是凭经验猜测。
误区 | 2011版观点 | 我的修正 |
---|---|---|
奖励越多越好 | 外部奖励会侵蚀内在动机 | 把奖励从“结果奖品”改为“过程徽章”,弱化交易感 |
批评会打击动机 | 建设性反馈可提升期待 | 采用“三明治+成长型”话术:先肯定策略→指出可改进策略→再展望策略升级 |
动机是稳定特质 | 动机呈情境波动 | 每周用三分钟让学生画“动机心电图”,用可视化提醒他们波动是正常的 |
周一:分钟“价值锚定”——学生写下本周知识要解决的个人小问题
周三:分钟“期待校准”——对照流程图自评进度,教师只给策略建议
周五:分钟“情感复盘”——用红黄绿三色贴纸在墙报上贴出情绪分布,集体找规律
数据彩蛋:试行该模板的班级,期中考试标准差下降,低分群体人数减少,高分群体人数不变,整体分布更集中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