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原现在还在读书吗_曹原目前就读学校

新网编辑 19 2025-08-21 14:47:51

还在读,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博士后研究员。

从天才少年到MIT博士后的时间线

1996年出生的曹原,14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,18岁赴MIT攻读博士,22岁以之一作者在《Nature》连发两篇石墨烯超导论文。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,他并未离开校园,而是继续留在MIT物理系做博士后,研究方向依旧是转角石墨烯与拓扑量子材料

曹原现在还在读书吗_曹原目前就读学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为什么他选择继续做博士后而非直接任教

很多人疑惑:手握多篇顶刊、被《Nature》评为年度十大人物,为何不当教授?在我看来,原因有三:

  • 技术瓶颈未破:转角石墨烯的超导机制仍存争议,他需要更自由的环境深挖实验细节。
  • 团队资源顶配:MIT的Pablo Jarillo-Herrero组拥有全球领先的极低温强磁场设备,这是其他高校短期无法复制的。
  • 学术声誉积累:顶尖高校 tenure-track 职位普遍要求博士后经历,多沉淀几年反而提升竞争力。

曹原的日常生活:实验室与咖啡机

据MIT校内论坛透露,他每周工作六天半,上午十点进实验室,凌晨两点离开。唯一的休闲是用实验室的咖啡机拉花,偶尔在arXiv刷论文到凌晨四点。这种“非人作息”在凝聚态物理圈并不罕见,但能坚持五年,可见他对量子材料的痴迷


未来去向的三种可能

结合北美学术圈的晋升规律,我推测他大概率会在2025年前后完成以下选择:

  1. 留美任教:斯坦福、哈佛已多次邀请他做 seminar,若发表第三篇Nature正刊,直接拿 tenure 并非幻想。
  2. 回国组建团队:中科大、清华量子信息院开出“青年千人”+独立实验室条件,但需放弃MIT的设备优势。
  3. 工业界转向:谷歌量子AI、微软Q Station 曾私下接触,若转角石墨烯能突破40K以上超导,跳槽年薪可达七位数美元

对国内学生的启示

曹原的路径不可复制,但 *** 论值得借鉴:

之一,早进实验室。他在中科大时就跟着曾长淦教授做拓扑绝缘体薄膜,本科已发表PRB。

曹原现在还在读书吗_曹原目前就读学校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第二,选前沿方向。2016年转角石墨烯刚兴起,他赌对了赛道,类似今天的镍氧化物超导

第三,保持钝感力。面对“石墨烯已死”的质疑,他坚持“把样品做到原子级平整”,最终用数据说话。


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

2023年12月,曹原以共同通讯作者在《Science》发表“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”观测,署名单位首次出现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”。这或许暗示他已在国内建立合作组,为回国铺路。但MIT官网的postdoc名单仍赫然在列,说明他目前仍是“脚踏两条船”的状态。


数据补充:全球转角石墨烯研究者分布

根据Web of Science统计,2020-2023年间该领域前1%高被引论文中,曹原参与署名的占11篇,远超第二名(哥伦比亚大学Abhay Pasupathy组,7篇)。这组数据侧面印证:只要他还在读书(广义上的学术训练),这个方向的热度就不会退潮。

上一篇:如何坚持梦想_古诗励志名句
下一篇:学前心理学作业怎么写_学前心理学作业选题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