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_如何缓解嫉妒情绪
11
2025-08-29
医学心理学考研怎么准备?一句话:把“医学”与“心理学”两条知识链拧成一股绳,再辅以真题、案例与临床思维训练。
很多考生一上来就背教材,结果越背越乱。其实院校命题大致分三大板块:
自问:这三块哪一块最容易丢分?答:研究 *** 。因为它既考背诵又考计算,跨学科难度更大。
个人经验:与其买十本辅导书,不如把三本书读十遍。
注意:不要迷信“内部资料”。真正有价值的“内部”信息往往藏在导师近年论文的参考文献里。
每天2小时精读教材,用思维导图把章节逻辑画出来。重点标记:
把真题按题型归类,集中攻克薄弱环节。
每周两次全真模拟,严格计时。考后立刻复盘,把错题按知识点回插到思维导图中,形成“错题地图”。
医学心理学不是纯背诵学科,导师想看到“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脑子”。
自问:如何在卷面上体现临床思维?答:用“患者故事”包装理论。
示例:论述“医患沟通中的共情技术”,可写:
“一位刚确诊2型糖尿病的45岁男性患者,对胰岛素存在‘成瘾’误解。医生没有直接纠正,而是先反映情绪:‘听上去您对打针很担心。’再用动机访谈技术探索其顾虑,最后提供个性化数据:‘研究显示,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让β细胞休息,五年后停药率反而更高。’”
这样写,既展示理论,又体现人文关怀,分数自然高。
误区 | 破解策略 |
---|---|
只背概念,不背研究 | 把每个理论后面跟一项经典实验:如“习得性无助”配Seligman狗实验。 |
忽视统计 | 用SPSS亲手跑一次t检验,比看十遍公式更有效。 |
答案太空洞 | 每答一个干预技术,都补一句“适用于……人群,禁忌……”。 |
初试结束到复试约有三个月,可做三件事:
我在备考时自创了“4×4答题法”,任何大题都能套:
用这套模板,我在考场上写完最后一道30分大题还剩8分钟,卷面整洁,逻辑清晰,最终专业课得分139。
数据补充:对近三年北大、复旦、华西三校真题进行词频分析,“应激”“共情”“量表信度”出现次数均超过7次,建议优先掌握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