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心理学就是“读心术”,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在上海高校的心理学本科阶段,课程大致分为三大板块:

我把常被问到的学校分成两档,并给出个人观察:
我的建议是“两条线并行”:一条学术线,一条城市资源线。
先给出结论:岗位不少,但门槛在抬高。近三年上海高校心理学本科平均起薪约7.5k,硕士约11k,方向分化明显。
想成为心理咨询师?必须读研。上海目前认可的注册系统要求硕士学历+实习小时数+督导。好消息是,精卫中心和私立诊所都在扩招,资深咨询师单小时收费可达800-1200元。
互联网红利仍在,字节、拼多多、B站的用户研究岗常年缺人。技能组合“心理学+数据分析+流利英语”的候选人,年薪30w并不难。

上海中小学心理老师编制逐年增加,2024年浦东新区就放出47个名额。考试内容除了教育心理学,还加考危机干预实操,提前准备案例库很重要。
Q:本科非心理,考研想转专业,上海高校会歧视吗?
A:不会。华东师大、上师大每年都有理工科跨考成功的案例,关键是你能在复试中展示实验设计能力。
Q:上海生活成本高,心理专业奖学金好拿吗?
A:复旦、交大的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超过70%,华师大MAP还有企业冠名奖学金,基本能覆盖学费。
Q:本科毕业直接工作,有哪些隐藏赛道?
A:养老机构的认知评估师、电竞俱乐部的心理教练、高端月子中心的产后心理顾问,这些岗位需求正在悄悄增长。
如果让我重新读一次心理学本科,我会在大二就把“上海心理学会学生分会”的志愿者活动全部刷一遍。那里能遇到未来的督导、雇主甚至合伙人。上海的优势从来不只是学校,而是这座城市把学术、医疗、商业、文化全部压缩在地铁两小时的半径里,谁先意识到这一点,谁就提前拿到了入场券。
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