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选心理学?有人因为兴趣,有人为了跨专业逆袭,还有人冲着“不考数学”而来。先写下你的动机,贴在书桌前,复习到崩溃时看一眼,能续命。

为什么是现在?大三开始是黄金期,战线太长容易疲惫,太短又来不及。若已毕业,建议预留8-10个月,每天有效学习≥6小时。
为什么选学硕/专硕?学硕重科研,专硕重实践;前者英语一+312统考,后者英语二+347自命题。别把方向搞反,否则真题风格会让你怀疑人生。
官方渠道:目标院校研招网每年9月会发布前一年回忆版真题,无答案,但题型、分值最真实。
非官方渠道:
我的 *** :先收集三套不同来源的答案,用红笔标出矛盾点,再回到教材找依据,这样形成的“个人答案”比任何一家都可靠。

翻遍近十年312真题,你会发现:
个人经验:把甘怡群《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》课后题做三遍,统考统计部分能拿80%分数。
北师大347爱考“设计一个ERP实验”,华东师大偏爱“用认知失调理论分析直播打赏”。
破解思路:
6-8月:通读教材时,把真题按章节归类,每学完一章做对应小题,感受出题风格。

9-10月:近五年真题限时模考,统计错题知识点,用Anki做成记忆卡片。
11月:二刷真题,重点写实验设计大题,找研友互批,用“如果我是阅卷人”视角给分。
12月:只看错题+高频考点,比如普心的“工作记忆模型”,社心的“说服中心途径”,确保这些内容能脱口而出。
2022年某985院校考了“如何用心理学解释共同富裕”,标准答案必须引用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》数据。如果你只写马斯洛需求层次,会被扣5分。
我的教训:考前一个月,每天花20分钟浏览“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”,把政策相关研究标题抄进笔记,考试遇到类似题直接套用框架。
当你把同一套真题做第五遍时,会突然看懂题干里的暗示:为什么2021年要考“疫情期间的焦虑”?因为那年北师大刚获批国家心理健康中心。读懂这些,你就不是考生,而是准研究生了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