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情感表达怎么做_ip情感表达有哪些技巧
10
2025-09-05
之一次听说脑电实验时,我以为要往头上插针,后来才知道只是戴一顶“电极帽”。**真正的难点不在疼痛,而在如何让被试保持“清醒又无聊”的状态**,这种状态最容易诱发稳定的脑电信号。
· 年龄:18-30岁信号最稳,超过40岁α波衰减明显 · 头发:短发更佳,长发需提前洗头去护发素,否则阻抗飙到50kΩ以上 · 睡眠:前一晚必须睡满6小时,缺觉会导致P300潜伏期拉长30ms
· 电磁屏蔽:连Wi-Fi都要关,手机放门外 · 光线:40lux暖光,避免瞳孔收缩带来眼电伪迹 · 温度:22℃±1℃,太热出汗会短路,太冷肌肉紧张产生肌电
湿电极用导电膏,阻抗能压到5kΩ以下,但洗头麻烦;干电极5分钟戴好,可阻抗常飘到20kΩ。**我的折中方案:前额用干电极,顶叶用湿电极**,兼顾速度与质量。
用钝针把头发一缕缕拨开,确保电极直接接触头皮。遇到卷发被试?**先用喷壶打湿发根,再“Z”字形拨开**,阻抗瞬间降一半。
经典Oddball范式: · 标准 *** :80%概率出现“滴滴”声 · 偏差 *** :20%概率出现“咚”声 被试只需默数“咚”的次数,**这种被动注意比主动按键少50%肌电伪迹**。
采样率1000Hz,带通滤波0.1-100Hz,Notch滤波50Hz抗市电。实时看到波形跳动,**若Fpz通道出现±100μV漂移,立刻检查是否眨眼过度**。
· ICA:把眨眼成分单独踢出,但别过度,可能误删前额θ波 · 手动剔除:超过±75μV的epoch直接扔掉,宁可少数据也不留噪音 · 基线校正:用 *** 前200ms均值拉平,**别用全段基线,会把N170洗成P200**
对P300分析,我用30Hz低通+0.5Hz高通;对γ波段,直接上60-90Hz带通。**滤波器阶数设为“四阶双向”**,相位延迟几乎为零。
看到P300波幅差异显著(p=0.02),先问三个问题: 1. 效应量η²是否>0.1? 2. 被试内差异是否稳定? 3. 地形图是否聚焦顶叶?
**如果答案都是“是”,再去看源定位**。用sLORETA把电流密度图投射到MNI大脑,发现差异集中在右侧顶下小叶,这才是故事的开始。
· 被试偷偷睁眼:EOG通道瞬间爆表,整段数据报废 · 导电膏干掉:阻抗从3kΩ飙到50kΩ,波形像心电图 · 滤波过度:30Hz低通把β波全砍掉,只剩慢波“假阳性”
便携式32通道设备已降到3万元,配合VR眼镜,**在家就能做情绪诱发实验**。但新问题出现:被试会边吃火锅边戴电极帽吗?数据质量可能比现在差,但样本量会指数级增长。
去年我们对比了实验室与家庭环境的数据,发现**家庭组θ波功率提升22%,但α波衰减18%**,可能跟背景噪音有关。这种“生态效度”与“信号纯度”的权衡,将是下一个十年脑电研究的核心矛盾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