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写作如何表达情感_幼儿写作情感表达技巧
5
2025-10-20
陆九渊读书法:先立乎其大,再读以养心,古诗便不再是背诵任务,而成为修身阶梯。
陆九渊,南宋心学开山,与朱熹齐名,却主张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。在他看来,**读书不是为了堆砌知识,而是为了唤醒本心**。这与当下“刷题式”“打卡式”阅读形成鲜明对照。
个人观察: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我们缺的不是书,而是“把心放进去”的能力。陆九渊的 *** 恰好是一剂解药。
陆九渊极少点评具体诗篇,但他屡次引用《诗经》《楚辞》中的句子来印证“心同理同”。他认为**好诗不是辞藻,而是诗人当下那颗澄明之心的留影**。读诗,就是借他人之镜,照见自己。
“先立乎其大”是陆九渊读书总纲。何谓“大”?就是做人的根本方向。古诗语言凝练、情感真挚,**一句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”便足以让人抬头望天,低头思命**,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直接。
问自己:我读这首诗,是为了考试,还是为了与千年前的灵魂相遇?
**操作建议**:读诗前 *** 三分钟,默念“我与诗人同此一心”,让呼吸慢下来。
以陶渊明《饮酒》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为例:
- 先问:我有没有被“车马喧”裹挟的时刻?
- 再问:我的“结庐”可以是关掉手机的一小时吗?
**个人经验**:当我把“车马喧”对应到微信红点,诗句立刻从纸面跳进地铁车厢。
陆九渊强调“自得”,即读到的道理必须化为“身心一如”的体验。
**练习**:读完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立刻去爬楼梯,感受呼吸与视野同步打开,诗就不再是文字,而是肌肉记忆。
陆九渊的书信、讲义之所以动人,正在于他**把读诗的“澄心—切己—体认”循环用到了写作**:
- 先澄心:提笔前 *** ,让杂念沉淀;
- 再切己:每写一句,反问是否从自己胸中流出;
- 后体认:写完后朗读,若文字不能让自己心跳加速,便删去。
今日写公众号、写汇报,皆可套用此流程。**好文章不是“写”出来的,是“长”出来的**。
A:把通勤地铁当成移动静室,耳机里放一段古诗吟诵,闭眼跟读,两站路即可“澄心”。
A:从“五秒钟能读完”的绝句开始,如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。**难的不是诗,是我们对“难”的预设**。
A:陆九渊说“六经注我”,不是“我注六经”。**只要有一句诗在某个深夜照亮过你,它就完成了使命**,记忆只是副产品。
把下面七句诗抄在便利贴上,每天选一句,按“澄心—切己—体认”流程实践:
1.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——用来检视微信通讯录;
2. 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——下班时故意走楼梯到顶层;
3.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——午休到楼下花园站五分钟;
4. 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——关灯后看一次窗外;
5. 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——地铁里对陌生人微笑;
6. 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——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;
7. 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——睡前写三行日记,不求逻辑。
七天后,你会得到一份私人化的“古诗使用报告”,比任何读书笔记都鲜活。
陆九渊若在今日,大概会把古诗做成App推送,每天一句,附一句“请问此心放失否?”——技术会变,**让文字回到心跳**的初心不会变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