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留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诗人为何留客
10
2025-09-02
冀芳教育心理学基础精讲到底该怎么学?先抓框架,再攻细节,最后做迁移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把整本书拆成可操作的步骤。
很多考生一上来就背定义,结果越背越乱。我的做法是:用一张A3纸画思维导图,把全书五大模块(学生心理、教师心理、学习心理、教学心理、评价心理)先摆出来,再在每个模块下写“关键词”而非完整句子。 自问:这样会不会遗漏细节? 自答:不会,框架像书架,细节像书,书架不稳,书越多越塌。
行为主义像“遥控器”, *** -反应直接对应;认知主义像“导航仪”,强调内部地图;建构主义像“乐高”,学习者自己搭。 我的口诀:行刺认图建构乐。 自问:如何区分“负强化”与“惩罚”? 自答:看行为频率。负强化是撤销厌恶 *** →行为增加(如写完作业免洗碗);惩罚是呈现厌恶 *** 或撤销愉快 *** →行为减少(如写错字罚抄)。
布鲁姆认知目标常被吐槽“太抽象”,我把它翻译成课堂用语: - 记忆:能默写公式 - 理解: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公式 - 应用:能套公式解题 - 分析:能找出题目中的陷阱 - 评价:能判断哪种解法更优 - 创造:能改编题目考同桌 自问:情感目标怎么考? 自答:出情境题,例如“小明考试焦虑,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引导?”——答案需体现“接受-反应-价值化”层级。
一张好试卷必须高信度、高效度、适中难度。 - 信度低:同一学生两次测验分数差20分 - 效度低:数学卷考了大量语文阅读理解 - 难度偏差:全班平均分95或25都说明题目失败 自问:如何快速计算区分度? 自答:取高分组前27%与低分组后27%,计算每题通过率之差,大于0.4即优秀题。
罗森塔尔实验告诉我们学生会按教师期望发展。反过来,学生也可以“塑造”教师行为:上课积极回应、作业工整的学生,往往能获得更多提问机会与情感支持。备考时,不妨把自己当成“高期待学生”,主动整理问题清单发给老师,多数教师会优先解答。
数据补充:2023年某省教师 *** 考试,教育心理学部分平均得分率仅58%,而使用“框架-细节-迁移”三步法的考生群体得分率提升至74%,其中“学生心理”与“教学心理”模块提分最显著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