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爸妈疑惑:孩子才刚认字,有必要写读书笔记吗?我的答案是:越早开始,越能把“被动翻书”变成“主动思考”。读书笔记不是作文比赛,而是让孩子把脑海里的“哇!”“原来如此!”留下来。只要 *** 对,三岁小孩也能用涂鸦完成之一份笔记。

把《写给儿童的百科全书》翻到任意一页,比如“为什么天空是蓝色”。让孩子用一句话回答:天空是蓝色,因为阳光被空气里的小颗粒弹开了。这句话就是笔记的“地基”。
孩子不会写字?没关系。给他三支彩笔:太阳涂黄色、空气颗粒涂蓝色、散射光线画成波浪。一幅涂鸦就是一份视觉笔记,比长篇大论更直观。
手机打开录音,让孩子对着画说:“阳光撞到空气宝宝,蓝光跳得最远,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的。”语音+涂鸦=完整的儿童读书笔记。
《写给儿童的百科全书》每页都有“趣味角”。我习惯提前贴一张便利贴,写上“找到会发光的动物”之类的小任务。孩子为了完成任务,会主动翻完十页,比家长催三遍更有效。
每周五晚饭后,客厅秒变“小讲堂”。孩子拿着本周的读书笔记上台演讲,爸妈当观众。演讲结束,观众必须提一个问题。孩子为了答得漂亮,下周读书会更认真。

读完“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”,立刻带娃做冰块实验;读完“沙漠植物怎么喝水”,一起在阳台种仙人掌。当知识变成生活里的魔法,阅读兴趣就不会熄灭。
不少家长嫌孩子字丑、画乱。我的对策:准备一本“专属草稿本”,告诉孩子“这里可以乱”。当孩子发现草稿本被爸妈珍藏,他会更愿意写。
有家庭把读书笔记变成“抄书作业”,孩子很快厌倦。我的做法:每完成三篇笔记,解锁一次“科学小剧场”。比如用纸箱做太阳系模型,孩子边演边复述百科知识,玩中学,学中玩。
《写给儿童的百科全书》可以按主题串联。以“天气”主题为例:
每集留下一张涂鸦笔记,十集后就是孩子自制的“天气大百科”连环画。邻居小孩来串门,都会排队借阅,阅读兴趣自然爆棚。

我跟踪了12个家庭,发现:
数字不会撒谎, *** 对了,兴趣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