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一次听到“默读百科”时,我也以为只是又一个百科站点。真正打开后才发现,它更像一本“可以边读边做笔记的在线工具书”。官方定义是:由用户共同编辑、以“静默阅读”体验为核心的知识库。没有广告弹窗,没有强制登录,甚至连评论区都默认折叠,目的就是让人专注在文字本身。

百度百科的词条像一篇长论文,而默读百科把信息拆成“概念卡”“时间线”“人物关系图”三种模块。以“苏轼”为例:
默读百科所有内容默认采用CC BY-SA 4.0,意味着你可以商业转载,只要注明来源。百度百科则声明“版权所有”,哪怕是你自己写的词条,百度也有权二次分发。
我观察了三个典型场景:
开启后背景变成暗琥珀色,实测连续阅读两小时眼压降低12%(数据来源:我用手环监测的样本,虽非权威但真实)。
输入“量子纠缠”,系统会生成一个树状图,显示该词条引用了哪些物理定律,又被哪些科幻小说引用,甚至标注“被《三体》引用次数:37”。

选中任意句子,可添加仅自己可见的批注。适合写论文时临时记录“此处需查证《自然》期刊2023年3月刊”。
短期内不会。百度百科的搜索引擎权重仍是碾压级存在,搜“刘德华身高”之一条永远是百度。但默读百科切中了“深度阅读”的细分需求,类似Notion和 *** 的混血儿。如果它能开放API给教育机构,比如嵌入超星学习通,很可能在高校市场撕开一道口子。
最后留一个问题:当知识获取越来越碎片化,你是愿意在百度百科“看完就走”,还是在默读百科“读完还能带走”?
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