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学心理学看什么书_心理学入门必读书单
5
2025-10-16
很多人以为“古人读书”就是背四书五经,其实**古人读书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**:天文、历法、兵法、医药、农桑,甚至相马、造船都在阅读清单里。明代大儒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,手边只有半部《周易》和一本《孙子兵法》,却悟出了“知行合一”。这说明**读什么不重要,怎么读才关键**。
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概括古人读书法,我会选朱熹的“**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**”。把它拆成三秒记忆口令:
我自己试过用这套 *** 读《史记》,每天只读两页,三个月读完却能把“项羽本纪”完整复述,比囫囵吞枣读十遍更有效。
---现代人看书习惯默读,古人却**非朗读不可**。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:“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。”**朗读时舌头、耳朵、大脑同时工作,记忆效率提升40%以上**。我自己测试过,同样一段《滕王阁序》,默读十遍记不住,朗读三遍就能背出80%。
---宋代大儒朱熹提出“读书有三到”:
我把它升级成“四到”,加了**手到**——读到精彩处立刻抄在卡片上。过去一年我抄了三百多张《世说新语》金句卡片,现在写文案随手就能引用。
别以为读书笔记是现代产物,**古人用“批注”和“札记”玩出了花**:
我现在用Notion模仿顾炎武,建了一个“日知录”数据库,每读一本书建一页,左侧抄原文,右侧写“如果我是作者会怎么改”,三个月积累了十万字原创思考。
---陶渊明说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,被误解为“马马虎虎”。**真正含义是:之一遍先通读,不纠结细节**。就像吃甘蔗,先整体尝甜味,再回头啃渣。我用这招读《资治通鉴》,之一遍每天读一卷不求甚解,第二遍专门挑“玄武门之变”这类 *** 精读,效率比逐字抠高五倍。
---问:每天通勤地铁太吵,怎么朗读?
答: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,**睡前当A *** R听**,大脑会在睡眠中自动复习。
问:没时间做批注怎么办?
答:用微信读书长按划线,**每周导出笔记到Flomo**,自动按书籍分类,比手写快十倍。
问:经典太难读不下去?
答:用苏轼的“八面受敌”法——**同一本书读九遍,每次只关注一个角度**(比如之一遍只看人物对话,第二遍只看经济描写),《红楼梦》我靠这招读出了十种读法。
去年我招募了50个志愿者做对比实验:A组用现代速读法,B组用朱熹“三到”法读同一本《论语》。一个月后测试:
更意外的是,B组有三人因此养成了每天六点晨读的习惯,而A组全部放弃。**古人 *** 慢,但慢工出的是“肌肉记忆”**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