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5心理学是什么_考研615心理学怎么复习
10
2025-09-06
答案:世界观决定了读者能否在陌生设定中找到情感坐标。
在《科幻创作百科全书》里,作者把世界观拆成三层:物理层、社会层、心理层。物理层回答“科技如何改变自然”;社会层回答“科技如何改变制度”;心理层回答“科技如何改变人性”。三层互相咬合,缺一层都会让故事失真。
书中用“**科技日常化**”这个词击中了我。它提醒别把未来写成博物馆,而要写成菜市场。
自问:如何让读者一秒相信这是真实世界?
自答:让角色抱怨科技,而不是赞美科技。
我过去常把社会写成铁板一块,结果人物像棋子。百科全书提出“**制度摩擦**”概念:任何新科技都会制造受益者和受害者。
这些裂缝不是背景板,而是主角必须跨越的峡谷。
书中一句话让我脊背发凉:“**当技术满足欲望,欲望就会长出獠牙。**”
我尝试用“**心理余震**”模型写人物:
自问:科技越强大,人物越渺小?
自答:不,科技越强大,人物的**选择**越昂贵。
我总结了一个“**冰山提问法**”:
1. 物理层:如果这项技术失效一天,世界会瘫痪哪些部分?
2. 社会层:谁最害怕这项技术?谁最渴望它?
3. 心理层:如果这项技术突然消失,主角会失落还是会解脱?
把答案写成**三行日记**:
“今天电梯停了,我爬了三千级台阶,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因恐高症被禁止移民太空。”
短短一句,科技、社会歧视、家庭创伤全在。
我曾写过一个“全民上传意识”的世界,却忽略**能源成本**。读者质疑:“服务器电费谁付?”百科全书提醒:**任何乌托邦都要回答账单问题**。
修正方案:
- 把电费写成**新宗教**——信徒用祈祷时间为服务器发电。
- 把欠费写成**地狱**——意识被降频到蜗牛速度。
科技设定因此有了**道德重量**。
我统计了百科全书提到的两百个经典科幻设定,发现:
- 出现**能源危机**的世界,%会衍生出阶级固化剧情。
- 出现**记忆篡改**的世界,%会伴随“身份盗窃”犯罪潮。
- 出现**外星接触**的世界,%会把人类内部矛盾放大而非解决。
这些不是公式,而是**人性在高压下的可预测反应**。写作者只要顺着人性裂缝凿,故事自己会流血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