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升本心理学考什么? 主要考普通心理学、发展心理学、教育心理学、实验心理学、心理统计与测量五大模块,题型以选择、名词解释、简答、论述、案例分析为主。

很多同学一听“心理学”就联想到催眠、读心术,其实专升本层面的考点非常务实。以山东省近年真题为例,普通心理学占比35%,重点在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思维;发展心理学占20%,侧重皮亚杰、埃里克森的阶段论;教育心理学占20%,学习理论、动机理论是命题热点;实验+统计+测量合计25%,但难度不高,掌握t检验、信效度概念即可。
之一遍:框架速读。用7天把教材目录变成思维导图,先弄清“章—节—目”逻辑,不纠结细节。 第二遍:真题反推。把近5年真题按章节归类,你会发现“短时记忆容量”“强化程式”几乎年年出现,这些就是高频考点。 第三遍:口述输出。每天睡前用3分钟录音,自问自答“请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四阶段”,能口述才算真正掌握。
心理学本身研究记忆,当然要用科学 *** 背书。我的做法是:把抽象概念放进具体场景。例如“感觉阈限”想象成宿管阿姨查寝:灯多暗她才看不见你?灯多亮她才说你影响休息?两个临界值就是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。经过情境加工,记忆保持率能从28%提升到65%(基于我去年带的小样本实验,N=12)。
案例题分值高,却总有同学写不满。我总结“三步四词”模板:
例如材料描述学生考试焦虑,答题时先写“考试焦虑是指因评价情境而产生的生理唤醒与负面认知”,再引用材料中的“失眠、手心出汗”,最后建议“通过系统脱敏降低生理唤醒,通过认知重评纠正灾难化思维”。

Q:跨专业能学懂心理学吗? A:能。专升本心理学更偏文科,计算仅停留在加减乘除,且案例贴近校园生活,跨考生反而少了“纠正固有错误观念”的阻力。
Q:需要看英文文献吗? A:完全不必。试卷中出现的“working memory”都会给出中文注释,把中文学术表达背熟即可。
Q:背诵资料用哪家? A:官方指定教材+一本高频题库足够。资料越多越容易陷入“收集焦虑”,我去年只精读了《普通心理学》(彭聃龄第5版)与《心理学专升本必刷2000题》,最终专业课138/150。
| 时间段 | 任务 | 每日用时 | 
|---|---|---|
| 第1-10天 | 二刷真题+整理错题本 | 3h | 
| 第11-20天 | 口述高频简答+模拟卷计时 | 4h | 
| 第21-30天 | 回归教材目录,用10分钟默写每章关键词 | 2h | 
注意:最后一周停止刷新题,把错题本变薄比做新题更有效。
1. 名词解释遇到不会的,拆字作答:“自我效能感”=自我(主体)+效能(能力评价)+感(主观体验)。 2. 简答题写序号,每点另起一行,阅卷老师一眼看到关键词就给分。 3. 论述题先写“总-分-总”框架,哪怕时间不够,框架分也能拿到。

去年我带的学生里,按此节奏复习的20人中17人专业课过线,更高145分。数据虽不大,却真实发生。祝你也能成为下一个高分案例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