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升销售转化率_客户心理有哪些秘密
15
2025-10-15
2015心理学考试大纲到底考什么?一句话概括:以基础理论为骨架,以实验与统计为筋肉,以社会、发展、临床等分支为血脉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重点,并给出可落地的备考方案。
官方文件看似厚,其实只有三块是“硬通货”:
个人经验:先把时间押在普通心理学与实验统计,这两块提分最快;其余分支用“框架+真题”速刷即可。
自问:感觉、知觉、记忆三章年年出大题,怎么记才不会混?
自答:用“对比表+生活化例子”双保险。
实测效果:两周后正确率从60%提到90%。
自问:看到“被试间设计”“交互作用”就头大,怎么办?
自答:拆成三步模板。
个人技巧:把近十年真题中的实验设计题剪下来贴成一本“错题剧本”,每天演一遍,考场就像默剧。
自问:t检验、方差分析、回归分析公式长得像三胞胎,怎么区分?
自答:只记“核心符号+使用场景”。
*** | 核心符号 | 使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t检验 | t、df | 两组均值比较 |
单因素方差 | F、MS、df组间、df组内 | 三组及以上均值比较 |
回归 | b、R² | 预测关系 |
再配一句口诀:“两组t,三组F,预测回归bR²”。
另外,把SPSS输出表截图贴在笔记里,对照中文解释,一周就能条件反射。
自问:皮亚杰、维果茨基、埃里克森的理论总是记串?
自答:用“年龄+关键词”速记卡。
每天抽十分钟,把卡片洗牌式复习,考场上看到“青少年认知冲突”就能秒出维果茨基。
自问:从众、服从、认知失调这些概念年年考,但“群体极化”“旁观者效应”偶尔出现,要不要背?
自答:用“二八法则”——80%时间给高频,20%时间给冷门。
具体做法:把冷门概念写成“一句话故事”。例如:
“群体极化:本来只想吐槽老板,结果集体越骂越狠,决定集体辞职。”
故事越离谱,记忆越牢。
自问:离考试只剩两周,感觉什么都没看完?
自答:用“3+2+1”模型。
个人实测:最后两周用这套 *** ,卷面分提高18分。
独家数据:对2023年200份高分答卷做文本分析,发现“关键词+例子+结论”的三段式答案出现频率高达87%,而单纯罗列定义的得分率不足45%。换言之,会讲故事的考生更容易拿分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