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_如何提升学习动机

新网编辑 11 2025-09-06 06:00:01

案例背景:一位“躺平”的高一男生

小宇,16岁,中考以全班第3名考入重点高中,却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跌至年级后20%。班主任观察到他上课走神、作业拖延,自述“学不动”。这一典型“动机滑坡”现象,正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议题。

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_如何提升学习动机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---

核心疑问:学习动机为何骤降?

自我决定理论(SDT)指出,动机衰减往往源于三大心理需求受挫:自主感、胜任感、归属感。

  • 自主感:初中“填鸭式”管理消失,高中老师“放养”,小宇突然失去外部指令,不会自我规划。
  • 胜任感:高中题目难度陡增,连续几次测验不及格,形成“习得性无助”。
  • 归属感:新班级里原初中同学仅2人,社交圈断裂,晚自习常独自刷手机。
---

干预方案:从“外部驱动”到“内部点燃”

1. 重建自主感:把“要我学”变“我要学”

我与小宇共同制定“弹性目标卡”:

  1. 每周先选最感兴趣的一科做深度预习,其余科目保持基础完成度;
  2. 允许他自主决定晚自习先写哪科作业,但须用番茄钟记录专注时长;
  3. 月末若达成自定小目标,可兑换一次篮球馆包场奖励。

两周后,小宇主动把目标卡贴在了书桌正前方,这是外部控制内化的信号。

---

2. 修复胜任感:用“微进步”对抗“挫败感”

借鉴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,我设计了三步“阶梯任务”:

  • 之一步:把一张数学卷拆成10个知识点,每做对一道同类题就在进度条涂一格;
  • 第二步:错题不再写“粗心”,而是标注“审题”“计算”“概念”三类归因,降低泛化挫败;
  • 第三步:每周录制3分钟“小老师讲题”视频发给同学,讲解过程强化掌握感。

一个月后,小宇数学小测从42分升至68分,他在视频里笑称“原来我也能教会别人”。

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_如何提升学习动机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---

3. 重塑归属感:把“班级”变成“战队”

利用社会互依理论,班主任将全班分为6个“异质战队”,每队包含不同层次学生,完成项目式任务——设计校园节水方案。小宇所在战队推举他为“数据组长”,负责收集用水量并做可视化。为了不给团队拖后腿,他自发熬夜学习Excel函数,最终战队方案获校级二等奖。赛后他在周记里写:“之一次觉得班级需要我。”

---

效果追踪:数据与行为的双重验证

干预持续12周,记录如下:

  • 期末年级排名回升至中游偏上(进步437名);
  • 课堂主动举手次数由0次/周升至4.2次/周;
  • 作业提交率从62%升至96%;
  • 心理量表显示,学习动机量表(AMS)中“内在价值”维度得分提高1.8个标准差。
---

个人反思:别把“懒”标签化

许多教师看到成绩下滑便归因于“态度不端”,却忽视动机背后的心理机制。小宇的转变让我确信:当自主、胜任、归属三盏灯同时亮起,学生自会奔跑。未来我会在班级推行“自主契约+微进步档案+战队协作”的常态化机制,把个案经验转化为系统支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小宇在寒假主动报名了数学竞赛培训,理由不再是“老师要求”,而是“我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”。这份由内部燃起的火焰,正是教育心理学最动人的注脚。

上一篇:百科英语阅读书籍_如何挑选最适合孩子
下一篇: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_如何高效记忆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