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爱_如何维持长久的爱
11
2025-09-03
很多人以为焦虑只是“怕考不好”,但我在咨询室里发现,**真正触发焦虑的是失控感**。有人担心父母失望,有人害怕被同学超越,还有人把一次考试等同人生成败。当这些念头在脑海里反复播放,身体就会提前进入“战逃”状态:心跳加速、手心出汗、大脑空白。
我常用的是Sarason编制的TAS简版,共20题,每题“是”记1分,“否”记0分。 **关键不在于总分,而在于高分题背后的场景**。例如: - 第3题“担心考不好会被人看不起”——指向**评价恐惧** - 第11题“考试时觉得时间不够用”——指向**时间压力** - 第17题“考前夜失眠”——指向**生理唤醒** 把这三类题目圈出来,就能快速定位你的焦虑类型。
焦虑时,副交感神经被抑制。闭上眼,用鼻吸4秒、屏2秒、呼6秒,**连续做5轮**。我曾让一位高三学生在模拟考前测试,心率从108降到82,主观紧张感下降40%。
把最坏结果写下来,然后追问: - “真的会发生吗?” - “发生了我能承受吗?” - “有没有补救方案?” **当答案从模糊变具体,焦虑值会骤降**。一位女生担心“考不上大学就完了”,写到第三问发现可以复读或出国,瞬间松了口气。
把“万一”“要是”全部写在便签上,贴进书包。**大脑一旦知道这些担忧被安全存放,就会停止反复提醒**。这招对完美主义型考生尤其有效。
短期技巧像创可贴,**真正改变焦虑阈值的是“可控感训练”**。我的做法是: - 每周做2次“模拟暴露”:限时完成真题,故意制造小失误,然后记录“天没塌”。 - 建立“进步银行”:把每次小测比上次多对的题存进去,焦虑来袭时翻看。 - 睡前10分钟“胜利回放”:闭眼重播一次流畅答题的画面,**神经可塑性会让大脑更熟悉成功路径**。
去年辅导的小林,TAS得分68,数学一模只考了82分。我们先用测量表锁定她的核心恐惧是“时间不够用”,随后用90秒呼吸法+灾难化提问,把“写不完”拆解成“最后两道大题可放弃”。二模时她主动舍弃第20题,把时间花在前面,分数反而涨到113。**焦虑不是敌人,它是提醒我们调整策略的信使**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