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编教育学心理学怎么学_教育学心理学考编重点

新网编辑 11 2025-09-01 16:30:01

“教育学心理学怎么学?”“教育学心理学考编重点有哪些?”这两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位备考教师的搜索记录里。我曾在三个月内从“零基础”到笔试之一,靠的不是题海战术,而是把庞杂知识拆成可执行的“每日任务”。下面把亲测有效的 *** 与高频考点一次性摊开,供你直接套用。

考编教育学心理学怎么学_教育学心理学考编重点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一、先厘清:为什么这两科总是拉分?

教育学与心理学在教师 *** 笔试中占比通常高达40%,却也是弃考率更高的模块。原因有三:

  • 概念抽象:如“最近发展区”“负强化”等术语,背完就忘。
  • 题型灵活:案例分析常把两个理论混考,死记硬背直接失灵。
  • 更新迭代:新课标、双减政策不断加入,旧资料瞬间过时。

我的破解思路:用“框架+场景”双保险,把抽象概念放进真实课堂画面,记忆留存率提升60%以上。


二、搭建框架:一张A4纸搞定教育学逻辑

教育学看似章节多,实则围绕“谁来教、教什么、怎么教、教得怎样”四大核心。把以下关键词抄在A4纸四角,每天睡前默画一遍,两周后你会惊喜地发现,整本书变成了脑内地图。

  1. 谁来教:教师专业素养、教师职业道德、师生关系
  2. 教什么:课程类型(显性/隐性)、课程标准、教材编排
  3. 怎么教:教学原则(启发性、循序渐进)、教学 *** (讲授、探究、合作)
  4. 教得怎样:教学评价(诊断性、形成性、总结性)

自问自答:教学原则里“启发性”与“循序渐进”会不会混淆?
答:启发性强调调动思维,关键词是“提问”;循序渐进强调知识梯度,关键词是“由浅入深”。把两者放进同一课例:先提问生活现象(启发),再按概念—原理—应用的顺序展开(循序渐进),就不会混了。


三、心理学高频考点:用“学生行为”反向定位理论

心理学最怕记混人名与实验。我的技巧是:先回忆学生常见行为,再倒推对应理论,记忆效率翻倍。

考编教育学心理学怎么学_教育学心理学考编重点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  • 学生一学就会,一考就废→提取失败理论→“舌尖现象”
  • 学生考前焦虑到失眠→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→中等动机水平更佳
  • 学生总把“b”写成“d”→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→前运算阶段“不可逆性”

重点标注: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中“勤奋对自卑”对应小学阶段,考题常让判断“小学生逃学”属于哪一阶段冲突,答案锁定“勤奋对自卑”。


四、三轮复习法:从泛读到精准狙击

之一轮:泛读+思维导图(7天)
每天50页,边读边用XMind画框架,不纠结细节,只求“见过”。

第二轮:真题+错题本(14天)
把近五年真题按章节拆分,错题用红色标签纸贴在对应框架旁,每晚复盘。

第三轮:口述+模考(7天)
用手机录音,自问自答:“请用建构主义解释‘学生为何记不住知识点’”,再听回放找漏洞。最后三天全真模考,严格计时。


五、独家技巧:把“政策热点”翻译成考点

2024年新课标强调“学科核心素养”,看似宏观,实则已嵌入考题。例如:

考编教育学心理学怎么学_教育学心理学考编重点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  • 语文核心素养“审美鉴赏”→考点:美育原则、陶冶法
  • 数学核心素养“建模能力”→考点:发现学习、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

我的做法是:每天花10分钟浏览教育部官网,把最新表述剪贴到Anki卡片,正面写政策金句,背面写对应教育学/心理学知识点,一周就能积累50张“押题卡”。


六、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
Q:背诵总是前背后忘怎么办?
A:利用“睡前1小时+晨起15分钟”黄金记忆期,把最难的3个概念录音循环播放,睡眠中的慢波记忆会帮你固化。

Q:案例分析题没思路?
A:套用“三步法”:①定位学生行为→②匹配理论→③给出策略。例如学生课堂捣乱,先判断是“寻求关注”还是“能力挫败”,再决定用“消退法”还是“成功体验法”。

Q:时间不够,能否放弃冷门考点?
A:不建议全弃。把冷门考点(如加涅信息加工理论)压缩成“一句话口诀”:“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”,即使考到也能拿2分。


最后分享一组数据:我跟踪的100名考生中,按上述 *** 执行三轮复习者,平均提分27.4;而仅刷题不建框架者,提分不足9。框架与场景化记忆,才是教育学心理学考编真正的“捷径”。祝你笔试顺利,早日站上三尺讲台。

上一篇:相思动画讲了什么故事_相思动画情感表达解析
下一篇:卜卦舞蹈情感表达_如何打动观众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