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_孩子读书的好处有哪些
2
2025-09-10
当语言尚未发育完全,当羞怯堵住喉咙,画笔就成了孩子与大人共同的心跳。一张白纸,几支颜料,就能让“我爱你”不再只是耳边的呢喃,而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色块与线条。
很多父母困惑:孩子画了一团乱麻,我该怎么读懂?
我曾让女儿画“今天最开心的事”,她画了一只巨大的手牵着一只小手,颜色从深紫渐变到亮粉。我问她为什么用紫色,她说:“因为爸爸的手有时候很严肃,但牵着我的时候就变暖了。”那一刻,我才明白,孩子的调色盘里藏着温度计。
很多大人习惯用“像不像”来评价,却忽略了“情不情”。
我家有一个“画语盒子”,把随手画的小纸条丢进去,周末一起抽读。某次抽到儿子画的一条歪扭的蓝色直线,他解释:“这是妈妈上班的路,我把它画直一点,妈妈就能早点回家。”那条线至今贴在我的办公桌上,比任何时间管理课程都有效。
亲子绘画最怕沦为打卡任务,以下三点让创作重新变成存款:
去年冬天,我和儿子用脚印在画布上踩出两棵树的轮廓,约定每长高厘米就添一片叶子。如今画布已密密麻麻,他却舍不得收笔,因为“树叶满了,我就长大了”。原来,绘画还能延缓时间。
一次女儿因为我拒绝买冰淇淋而大哭,我没有说教,只递给她一张纸:“把生气画出来。”她用力戳破纸面,留下一串黑色破洞。我接着在洞的边缘画了一圈彩灯,写下“生气的洞也能发光”。她破涕为笑,拉我去厨房一起做草莓奶昔。纸上的破洞,成了我们共同的出口。
《儿童发展与绘画心理》期刊统计,每周与父母共同完成一次自由绘画的孩子,在“情绪识别能力”测试中得分高出同龄人。但更有趣的是,得分更高的并非技巧更好的孩子,而是那些父母愿意花时间听画的孩子。所以,真正起作用的从来不是颜料,而是倾听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