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写作技巧_如何提高写作兴趣
4
2025-09-08
若把情感比作水,今人常是瀑布,古人却似涓涓细流。礼教、审美、含蓄三股力量交织,让他们宁愿绕山而行,也不肯直泻而下。 自问:若直说“我爱你”,在唐代会不会被视为轻薄? 自答:九成会。唐人重门第、讲风骨,一句“愿君多采撷”已抵千言。
《诗经·蒹葭》里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,表面写秋景,实则写“可望不可即”的伊人。 个人看来,这种写法像把情感放进保险箱,钥匙交给了秋风,只有懂的人才能开箱。
李商隐《无题》“春蚕到死丝方尽”,“丝”谐音“思”,蚕吐丝是耗尽生命,诗人耗尽生命也是思念。 我曾试过把一根红线系在书签上,再借给朋友,对方秒懂——含蓄的魔力在于留白。
辛弃疾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用元宵灯海作背景,把一见钟情写得像前世重逢。 自问:为何不用“我一眼看中你”? 自答:典故自带回声,千年后的读者仍能听见宋代的心跳。
有人批评含蓄是懦弱。我却觉得,含蓄是自信的极致——笃定对方能读懂,才敢删去主语、略去动词。 就像王维《相思》“红豆生南国”,全篇不提“爱”,却让红豆成为整个唐朝的定情信物。
社交软件把“在吗”刷成口头禅,含蓄似乎成了奢侈品。 但当我看见有人把微信名改成“南风知我意”,瞬间明白:技术再快,也挡不住一颗想慢下来的心。
不妨试写:今夜月色很好,风也温柔,适合把心事晾在窗台上。 若对方回“记得加件外衣”,你便知道,含蓄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TA手里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