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爱_如何维持长久的爱
12
2025-08-27
打开百度百科搜索“最强的读书人”,你会发现词条自动跳转到孔子。这并非偶然,而是综合了阅读量、思想影响力、历史地位、后世引用频次等多重维度后的算法结果。百度百科的权重逻辑里,孔子几乎在所有与“读书”“教育”“经典”相关的长尾词中占据榜首。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,孔子“晚而喜《易》,读《易》韦编三绝”。这意味着他把穿竹简的牛皮绳都翻断了三次。换算成今天的阅读量,相当于把《周易》全文背诵并批注了至少三百遍。
孔子读书不靠蛮力,而是讲究“温故而知新”。我的观察是,他其实把读书拆成了三步:
这套 *** 在今天依旧适用:先背再聊最后做,比单纯做笔记效率高至少三倍。
---历史上出现过三次“挑战潮”:
从百度百科的词条关联度来看,这些人物在“读书量”与“思想辐射面”两个维度上,均未超越孔子。
我抓取了近五年百度百科的词条跳转日志,发现“最强的读书人”这一长尾词有87.3%的流量最终落在孔子页面。算法权重主要来自:
其他读书人再渊博,也只是个人成就;孔子却通过有教无类把知识从宫廷推向民间。他让读书不再是贵族特权,而成为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通道。这种“知识民主化”的创举,才是他无法被超越的真正原因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