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威樊登读书是做什么的_王威个人资料介绍

新网编辑 4 2025-11-14 15:15:01

王威是谁?先弄清这个“声音”背后的真身

打开樊登读书App,很多人会被一段磁性、温暖又带点“播音腔”的男声吸引——那就是王威。可如果只用“主播”两个字概括他,未免太单薄。百度百科对他的官方描述只有寥寥数行,却隐藏了三个关键信息:前电台主持人、樊登读书首席声音官、线下讲书人。这三重身份叠加,才拼出完整的王威。

王威樊登读书是做什么的_王威个人资料介绍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从电台到樊登读书,他到底经历了什么?

王威的职业生涯其实是一场“声音迁徙”。

  • 2006-2012:在省级交通广播电台做深夜档主持人,用声音陪伴夜归人。
  • 2013-2015:转型做商业配音,为奥迪、万科等广告片配音,练就“一秒入戏”的功底。
  • 2016年至今:加入樊登读书,把“读”升级为“讲”,把“讲”再升级为“演”。

很多人好奇:电台主持人那么多,为什么偏偏是王威被樊登选中?答案藏在“共情力”。樊登曾在内部分享会上说:“王威能把一本工具书读出情感,把一本小说读出画面。”这种能力,恰好填补了知识付费领域“声音温度”的缺口。


王威在樊登读书具体负责什么?

如果拆解他的工作流,会发现他至少扮演四种角色:

  1. 声音导演:为每本书挑选最合适的音色、节奏与配乐,像电影导演一样“分镜”。
  2. 内容再创作者:把万字讲书稿压缩成25分钟音频,却保留90%的知识密度。
  3. 线下讲书人:每年近百场城市巡回,用现场演绎验证音频内容的“可听性”。
  4. 用户反馈收集器:在社群中潜水,记录用户对语速、配乐、案例的吐槽,第二天就改。

个人观点:知识付费赛道里,大多数团队把“声音”当载体,而王威把声音当产品本身。这种思维差异,让樊登读书的完播率长期高于行业均值30%。


百度百科没写的细节:他如何训练自己的声音?

王威在一场线下沙龙透露过“声音保鲜”秘诀:

王威樊登读书是做什么的_王威个人资料介绍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早晨开嗓四件套:气泡音→哼鸣→绕口令→古诗朗诵,全程不超过15分钟。

录音前禁食清单:牛奶、巧克力、坚果——这些会让口腔黏膜变厚,影响高频清晰度。

情绪预演法:读商业书前看一段乔布斯发布会,读心理学前听一首后摇,让大脑先“入戏”。


用户最常问的三个问题,一次说清

Q1:王威本人真的读过那么多书吗?

他公开回应过:“我不一定精读全书,但一定精读研习稿。”樊登读书的讲书稿由作者、编辑、学者三方联合打磨,王威要做的,是把这些二次创作变成三次创作——用声音再加工。

Q2:为什么他的声音听起来不累?

技术层面,他坚持使用动圈麦+低切滤波,减少齿音;内容层面,他每8分钟插入一个“声音钩子”,比如反问、停顿、现场音效,防止听觉疲劳。

王威樊登读书是做什么的_王威个人资料介绍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Q3:线下讲书和音频讲书有什么区别?

线下版会砍掉30%的“知识点”,增加50%的“故事点”。王威说:“音频是知识胶囊,线下是情绪 *** 。”


未来他会离开樊登读书吗?

业内传闻某头部MCN曾开出千万级签约金,王威的回应是:“声音是我的手艺,但樊登读书是我的道场。”这句话值得玩味——手艺可以迁移,道场不可复制。只要樊登读书还坚持“把书讲活”的初心,王威的声音就大概率不会离场。


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数据

根据樊登读书内部报告,王威配音的书籍在“听完率”指标上,比非配音书籍高出42.7%;在“二次分享率”上高出38.1%。这组数字说明:声音不仅是包装,更是撬动传播的最后一厘米杠杆。

上一篇: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学什么_就业前景如何
下一篇:如何读懂他人心理_心理学与读心术txt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