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930亿光年,但这只是光在138亿年内走过的距离乘以宇宙膨胀后的结果,并非宇宙真实边界。若把宇宙比作不断被吹大的气球,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气球表面的一小块,其余部分因超光速膨胀而永远失联。

大爆炸理论仍是主流解释:138亿年前,一个温度无限高、密度无限大的奇点突然膨胀,时间与空间由此诞生。但奇点之前是什么?目前物理定律失效,只能推测为量子涨落或更高维度的碰撞。
空间在10⁻³²秒内膨胀了10²⁶倍,量子微观不均匀被拉伸成宏观密度起伏,为星系埋下种子。
宇宙冷却到3000K,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成中性原子,光终于自由穿行,形成今天探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。
之一批恒星点亮,紫外线重新电离氢气,宇宙从黑暗转为透明,类星体与星系开始登场。
1998年观测Ia型超新星发现,遥远星系退行速度比哈勃定律预测更快,暗示暗能量占宇宙总能量的68%。它像反引力,推动空间本身加速撕裂。

暴胀理论预言,我们的宇宙只是无数“泡泡宇宙”之一,每个泡泡拥有不同的物理常数。若真如此,宇宙学将沦为统计学,我们恰好生活在允许碳基生命出现的参数区间。
理解宇宙尺度与起源,不仅是满足好奇,更是重新定义人类坐标。当意识到地球只是万亿星系中一粒尘埃,所有纷争都显得渺小;而宇宙规律的一致性又提醒我们,科学是跨越时空的共同语言。
下载NASA的Universe Sandbox模拟器,亲手调整哈勃常数,看着星系因膨胀速度不同而撕裂或合并;或在无光害山区用双筒望远镜对准仙女座,那团模糊光斑是254万年前发出的光子,抵达你视网膜时,发出它们的恒星可能已死亡。
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