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俊杰会读书吗_会读书歌词含义

新网编辑 7 2025-09-06 05:30:02

林俊杰当然会读书,他不仅毕业于新加坡圣安德烈初级学院,还在出道前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资格。只是音乐梦想来得更早,他才把课本换成了麦克风。

林俊杰会读书吗_会读书歌词含义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“会读书”到底在唱什么?

很多人之一次听到《会读书》时,以为是一首简单的校园励志歌,其实它更像一把手术刀,精准剖开了亚洲教育体系的集体焦虑。

歌词里“谁说我不能靠双手”这句,直接把“成绩=价值”的公式撕碎。林俊杰用略带倔强的口吻告诉听众:分数不是衡量人的唯一刻度。

创作背景:优等生的叛逆

很少有人知道,这首歌写于2003年非典期间。当时林俊杰被困在酒店,看到新闻里学生因考试延期而崩溃,突然意识到:原来大家把分数活成了生死状

他把自己学生时代的矛盾写进旋律——明明可以轻松拿A,却总在想“这些公式以后真的有用吗?”。这种优等生的叛逆,比差生的反抗更刺痛系统。

歌词里的三重隐喻


1. 课本是围墙
黑板上的排列组合”象征标准答案对思维的囚禁,而“逃出教室的球鞋”则是对自由的渴望。

林俊杰会读书吗_会读书歌词含义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2. 分数是枷锁
副歌部分突然提速的节奏,像心跳监测仪的警报——当“爸妈的期望”变成“分数的鞭子”,连呼吸都带着应试的焦糊味。


3. 音乐是解药
编曲中刻意加入的钢琴琶音,像偷偷塞进教科书里的漫画页。林俊杰用旋律证明:知识不止存在于题库,也藏在音符的缝隙里。

为什么这首歌17年后突然翻红?

2020年某短视频平台出现“会读书挑战”,学生用这首歌配高考查分视频,更高点赞破300万。这个现象本身就充满讽刺——我们依然在循环播放当年的困境

但有趣的是,评论区出现大量“当年听不懂,现在听哭了”的留言。或许真正的成长,是终于有勇气承认:那些没日没夜刷题的日子,确实偷走了我们更重要的东西

林俊杰的“读书观”进化史

从《会读书》到《伟大的渺小》,他的视角从个人反抗升级为系统反思。2018年他在采访中说:“如果现在的孩子还需要靠这首歌解压,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进步。”

林俊杰会读书吗_会读书歌词含义
(图片来源 *** ,侵删)

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成立的JFJ基金会——不是捐钱建图书馆,而是开设音乐心理疗愈课程,专门帮助因学业压力抑郁的青少年。

那些被忽视的细节

• 前奏的倒带音效暗示想倒回童年
• 第二段主歌突然降半音,像考试失利瞬间的耳鸣
• 结尾长达9秒的呼吸声,是整首歌最残忍的留白——原来卸下“学霸”面具后,连呼吸都需要重新学习

当教育内卷愈演愈烈,《会读书》反而成了时代预言。林俊杰在20年前写下的困惑,至今仍是亚洲学生的集体创伤。或许真正的“会读书”,不是解出标准答案,而是在分数之外,找到定义自己的方式

上一篇:心理学电影有哪些_如何看懂心理学电影
下一篇:百科英语阅读书籍_如何挑选最适合孩子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